苹果秋季发布会前巴菲特再度减持苹果三条主线分析

过去十年,苹果(Apple)几乎是伯克希尔(Berkshire Hathaway)股票组合的代名词。但最新13F显示,在2025年二季度再次卖出苹果约2000万股,持股降至2.80亿股,苹果在13F股票组合中的权重回落至约22.3%,这一比例已远低于2023年末的近一半仓位水平(约49.5%)。与此同时,手机产业链的现实也在变化:2024年全球智能机恢复增长后,2025年二季度整体仅增1%,在关税不确定与中国需求疲弱的双重压力下,厂商正以更高价位与“AI手机”对冲销量放缓;三星重回全球单季第一,苹果位居第二。

(图片: Warren buffett store apple stock,https://www.fafgt.shop/?ggcid=1681774)


资本选择与产业分位的错位,构成了这次“减持—再定价”的金融注脚:当单一资产权重过高、税筹窗口期出现、以及终端份额波动叠加,“绝对爱”也要服从“相对收益与流动性”

近十年关键节点

股数为13F口径(美股披露),“年底持股”为当年Q4或紧邻披露期末的实际/估算值。

时间区间动作与规模年底持股(实际/估算)
2016–2018连续加仓,累计投资额由约10亿美元起步扩至约400亿美元量级;苹果成为“非典型科技的消费品牌”标的(早期逐年攀升)—以2018年末为界,已成伯克希尔第一大单一持仓(叙述性节点)
2023 Q4小幅减持后仍为头号重仓9.06亿股(AAPL占组合约49.5%)
2024 Q1再减持至7.89亿股7.89亿股(期末口径)
2024 Q2大幅减持至4.00亿股4.00亿股(期末口径)
2024 Q3–Q4维持3.00亿股附近3.00亿股(Q4)
2025 Q2继续卖出约2000万股,持有2.80亿股;苹果权重降至~22.3%2.80亿股(Q2)

上表以近两年密集动作为重点。

组合画像的三年切片:去集中化与“现金+防守”

口径:13F股票资产,不含非上市与经营性资产;分类按行业归纳,比例为基于公开权重的保守估算(以苹果权重与前五大持仓占比为锚点)。

类别2023年末2024年末2025年二季
苹果(科技/消费电子)~49.5%~28.1%~22.3%
金融(AXP、BAC、MCO、V/MA、CB、COF 等)~26%~37%~41%
消费品(KO、KHC、STZ 等)~12%~14%~15%
能源(CVX、OXY)~8%~10%~11%
医疗(DVA、UNH 等)~2%~2%~2–3%
其他(AMZN、广告/家居建材/REIT/工业)~3%~9%~8–9%
  • 2025Q2苹果在13F权重约22.31%;前五大持仓(苹果、美国运通、美国银行、可口可乐、雪佛龙)合计约70%上下,组合仍高度集中、但已显著“去苹果化”。
  • 金融与防御消费的比重抬升,与“高利率—经济温和放缓—现金与票息价值回归”匹配;同时伯克希尔在Q2新进/加仓联合健康(UNH)、家居建材与工业类标的,显示“稳健现金流+产业周期”偏好。

(图片: 5 Inspiring Warren Buffett Investing Quotes,https://barbarafriedbergpersonalfinance.com/inspiring-warren-buffett-investing-quotes/)

为何此时减持?三条主线

  1. 税与流动性:巴菲特在股东信与场合屡次强调公司税负与税收公平(2024年缴纳联邦税268亿美元),并提及税制变化的前瞻性影响;在高估值波动时段适度“兑现”有助于腾挪税基与现金,匹配长期并购弹药。
  2. 去集中化管理风险:苹果一度占据近半数仓位,任一单一因素(产品周期、地区销售、监管与关税)均可能放大组合波动;分散到金融、能源、医疗与现金,是“穿越周期”的典型再平衡。
  3. 产业与份额变量:2024年全球出货回升后,2025Q2仅增1%;厂商上探价格带、堆叠AI功能,但中国与低端市场需求偏弱。伯克希尔对苹果的相对权重下调,与产业“不再单边”的现实共振。

(图片: Warren Buffett: 5 Investment Principles for 2023, https://medium.com/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warren-buffett-5-investment-principles-for-2023-eae741d5c625)

当苹果在2023年末—2024年初的权重与估值“双高”叠加,份额放缓/地区扰动足以触发“估值—仓位”联动压缩。市场或更偏好高股息/现金回报确定性与低相关资产的组合;对主动管理者而言,“爱与纪律”并存是更优叙事。现金为王的再证明:利率高位平台期下,等待“好资产的好价格”比追逐边际题材更具胜率——这也是伯克希尔一贯手法。

投资含义:三条可执行的专业视角

  1. 权重—估值—波动的再平衡:对拥有“压舱石”型资产的投资者,建议在权重与波动的边界设定上更机械化(如单一持仓上限、动态Hedge规则),避免过度路径依赖。
  2. 现金与票息的再估值:在利率高位的平台期,回购/分红/高票息的组合往往在“低β+可兑现”维度表现更优;伯克希尔的大额现金与票息久期管理值得参考。
  3. 产业对冲:面对安卓高端与AI终端崛起,配置上可采用“生态对冲”(消费电子上游 — 云AI — 内容/广告 — 金融支付)来降低对单一终端品类的敏感度

中国变量:关税、不确定性与“华为回归”的再分配

中国市场份额结构:2025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机出货下滑,华为重回第一,苹果位列第五;厂商通过高端机+补贴/分期刺激需求,竞争加速向上游芯片与AI体验迁移。

对苹果的边际影响:在华售价与促销策略的灵活调整带来阶段性改善,但高端段位受到对手旗舰与本土生态的多点挤压;中长期更取决于AI体验落地速度与供应链多元化(印越产能)的推进。

对伯克希尔的含义:当苹果在中国的边际不确定上升、全球份额呈现“拉锯”,伯克希尔降低相对权重是一种暴露度管理:既保留“现金奶牛”分红与回购的好处,又释放再配置弹性。

(图片: Apple Is Facing Major Challenges in China –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2022/11/07/business/apple-china-ymtc.html)

是否“刻意”在苹果秋季发布会前减持?

苹果传统在9月举行年度发布会;但伯克希尔的Q2(及此前数季)连续减持更多体现的是“组合层面的长期再平衡与税筹”,而非对单次发布会“交易化押注”。历史上,单次发布会的短线波动并不足以改变巴菲特的投资叙事;他更关注多年维度的自由现金流、生态定价与估值/集中度。因此,本轮动作与其说“踩点”,不如说是“把不确定留给市场,把确定性留在账上”。

(图片: WWDC 2025 Live: iOS 26, Liquid Glass and all the biggest Apple event announcements, https://www.tomsguide.com/news/live/wwdc-2025)

结语

伯克希尔减持苹果,既非“由爱生恨”,也非“短线嫌弃”,而是对集中度、税、与产业周期的理性批判:

市场对“神话”的溢价惯性: 当估值脱离增长与份额现实,哪怕最强品牌也需回归财务边界;另外, 资产配置的自我放纵: 当单一资产穿透50%权重,任何微小基本面扰动都将成倍放大;


在“高利率+关税不确定+中国再分配”的世界里,组合有多少暴露在“单一神话”的尾部风险?如果苹果不再是“无可替代的唯一”,现金、对冲与再平衡机制,真的到位了吗?

参考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