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起大规模空袭,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却声称:“我们并不是在与伊朗交战,我们是与伊朗的核计划交战。We’re not at war with Iran, We’re at war with Iran’s nuclear program.” 然而,特朗普公开宣称令“必要时可进一步升级打击” ,这番近乎教条式的区分,不仅暴露了美方的自我矛盾,也激起了多国对美国“越界指挥”的强烈批评。与此同时,一系列支持伊朗的国家与组织——纷纷亮相,为这场冲突披上更为复杂的国际色彩。

(图片: Is the 12-day Israel-Iran war really over – and who gained what?,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5/6/24/is-the-12-day-israel-iran-war-really-over-and-who-gained)
美国的“矛盾辞令”与历史阴影
战争名称 | 时间 | 目标地区 | 战后局势 | 平民伤亡估计 |
朝鲜战争 | 1950–1953年 | 朝鲜半岛 | 分裂僵局 | 约200万人(军民) |
越南战争 | 1965–1975年 | 越南、老挝、柬埔寨 | 南北越分裂至统一 | 约300万人(军民) |
海湾战争 | 1990–1991年 | 伊拉克 | 政权更迭,伊拉克受制裁 | 平民约2万 |
阿富汗战争 | 2001–2021年 | 阿富汗 | 塔利班东山再起 | 平民约47,000 |
伊拉克战争 | 2003–2011年 | 伊拉克 | 政权更迭,引爆内战 | 平民20万–21万 |
利比亚干预 | 2011年 | 利比亚 | 卡扎菲倒台,陷入混战 | 平民数千 |
战争名称 | 美国间接收益 | 美国正面直接收益 |
朝鲜战争 | 军工复苏,带动朝鲜半岛及东亚地区军售;联合国行动提升美军全球领导地位 | 国防支出从1950年13.1亿美元激增至1952年60亿美元,增幅约358%──对应军工企业收入同步暴涨 |
越南战争 | 石油市场稳定,重建合同带动企业收入;展现“新世界秩序”下美国运筹能力 | 1968年国防支出达到1110亿美元,占GDP 9.5%,较战前年均约200亿美元的平时水平增幅约556% |
海湾战争 | 军工持续获利;安全与反恐产业链发展(承包商、私人安保) | 美国政府对承包商支出1380亿美元,前10大承包商拿走72亿美元合同;其中KBR(Halliburton子公司)获39.5亿美元 |
阿富汗战争 | 巨额重建合同;中东能源安全话语权;多年驻军带动本国及地区服务业 | 战后20年间五角大楼总支出约14万亿美元,承包商分得半数(≈7万亿美元);仅阿富汗相关承包商就获1080亿美元 |
伊拉克战争 | 北约军工利润;强化北约行动先例;后续承包与援建合同 | 美国对伊政府合同支出1380亿美元,前10大承包商获72亿美元;Lockheed Martin因战机订单利润一年内暴增41% |
利比亚干预 | 私营承包商长年驻扎利润;情报与监控技术出口 | 根据Brown University报告,自2001年起五角大楼支出14万亿美元,承包商获利约7万亿美元,叙利亚相关收益亦在其间(含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集体) |

(图片: Deputy Green leader sorry for tweeting cartoon of Grim Reaper with Star of David?, https://www.jewishnews.co.uk/deputy-green-leader-sorry-for-tweeting-cartoon-of-grim-reaper-with-star-of-david/)
每一次“仅限打击特定目标”的承诺,均演变为长期干预、区域动荡与“善后危机”。美方口口声声“有限目标”“速战速决”,却难掩干预后果对他国社会、经济与民生造成的深远破坏。
声援伊朗的多边力量
俄罗斯与中国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已公开谴责“以色列在未经授权下发动空袭”,并在安理会上联手否决任何针对伊朗的制裁提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对伊核设施遭单边军事打击深表关切,敦促尊重国家主权与国际法”
巴基斯坦与伊斯兰合作组织 – 巴基斯坦外长称:“对伊动武是对伊斯兰世界的挑衅”,并已在联合国提交停火倡议 。伊斯兰合作组织21国成员国联名谴责空袭,呼吁国际社会“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恢复谈判”。
黎巴嫩真主党与其他反美武装 – 黎巴嫩真主党宣布将在边境对以色列据点进行“象征性还击”,并组织民兵训练以“捍卫伊朗盟友” 也门胡塞武装和叙利亚亲伊朗民兵均表示愿提供“后勤与情报支持”,加剧中东战云。
北约与欧洲的两面评议 –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呼吁“各方最大克制”,同时重申“不直接参与中东地面冲突” 。部分成员国对北约默许美以联手空袭表示不满,法国防长直言:“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军事行动,破坏了我们多年构建的多边安全框架。”
欧盟的经济与政治难题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警告“单边打击只会加速伊朗核军备”,并拟提交新一轮伊核谈判蓝图 。
但当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上升逾10%,欧洲进口石油账单陡增时,多国财政部长在暗中考虑“临时能源补贴”与“战略储备释放”。

(图片: Anti-war protests around the world against Trump’s Iran strikes, https://www.reuters.com/pictures/anti-war-protests-around-world-against-trumps-iran-strikes-2025-06-23/
额外批评声音
- Tirana Hassan, 人权观察执行总监:“西方国家在加沙与苏丹等地未能捍卫人权,却持续武装以色列与沙特,这种双重标准是道德上的彻底失败。”
- António Guterres,联合国秘书长、前葡萄牙总理及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单边军事行动是对《联合国宪章》的公然挑衅,恐将引发无法控制的报复循环。”
- Josep Borrell,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盟内部有人纵容以色列采取过度武力,导致我们在中东问题上缺乏道义说服力。”
- Rafael Grossi,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资深阿根廷核外交官:“此轮打击风险令全球核不扩散体系面临崩溃,我们必须警惕全面战争的降不下来。”
- Ahmed Aboul Gheit,阿拉伯联盟秘书长、资深埃及外交官:“这是对伊朗主权的粗暴侵犯,我们谴责以色列的单边行动,也谴责幕后煽风的美国。”
- Liam Fox,前英国国防大臣:“当美国宣称‘非战伊朗,只打核武’时,这听起来像是法律与道义的文字游戏,真正的战火与平民伤亡却从未被限制。。”
全球核武库:谁握真正的毁灭性力量?
区 域 | 国家/地区 | 剧本年初核弹头数量 | 占全球库存比例 |
北美 | 美国 | 3,700 | 30.2% |
俄罗斯 | 4,309 | 35.1% | |
欧洲 | 法国 | 290 | 2.4% |
英国 | 225 | 1.8% | |
亚太 | 中国 | 600 | 4.9% |
印度 | 180 | 1.5% | |
巴基斯坦 | 170 | 1.4% | |
以色列 | 90 | 0.7% | |
朝鲜 | 50 | 0.4% | |
其余 | 其他 | — | 21.6% |
合计 | 全球 | 12,241 | 100% |

(图片: How the nuclear weapons industry is dominating think tank research, https://responsiblestatecraft.org/2021/07/28/how-the-nuclear-weapons-industry-is-dominating-think-tank-research/)
美国与俄罗斯共占约65%的核弹头库存,却将对伊打击称为“非对国家开战”,恰恰凸显其对常规武力与核威慑间的“双重标准”。而当伊朗被“非国家目标化”时,全球其他核国也在暗自警惕:谁能保证“有限打击”不会升级为全面战争?
经济与市场的连锁反应
能源冲击 – 冲突爆发后,布伦特油价从67美元/桶飙升至74美元/桶 ,令欧美与亚洲进口国陷入通胀与经济放缓两难。
避险资产升温 -6月19日现货金创一个月新高,部分投资者甚至涌向比特币等另类资产篇章 。
供应链与贸易成本 – 中东—欧洲航线运费上涨20%,跨国企业紧急启动“多元化采购”与“库存提前储备”。

(图片: Network now, clients later: Lobbyists are in Ukraine eyeing post-war contracts,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network-clients-lobbyists-ukraine-eying-post-war-contracts/)
结 论
美国政府口口声声宣称,此次行动“非战伊朗、只打核武”,却在幕后调度情报、集结航母,以至于万斯副总统的一番“打核不打国”言辞,更像是为单边军事干预披上一层法律外衣。回顾越南、海湾和阿富汗多场战争,无不见证美国“有限目标”的承诺,最终换来的是数十万平民伤亡、地区长期震荡与军工产业链的巨额利润。
而这次中东冲突,美国所属军火巨头与私人承包商再度坐收渔利:从B-2轰炸机的燃油耗材,到精确制导炸弹的高额单价,战争账单几乎全部由纳税人买单,却让少数企业获利飙升。由此不禁质问:华盛顿是真心保护区域安全,还是在“用血肉换美元”?当一场危机被包装成“非对国家发动的合法行动”时,其背后的利益驱动与道义迷失已昭而易见。
更为讽刺的是,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及伊斯兰合作组织等纷纷站出来声援伊朗,指责美国与以色列的“双重标准”──他们的团结,正是对美国“战争即正义”论调的最有力回击。国际社会如果继续容忍这种以“有限打击”为幌子、却在实质上追逐军火与地缘利益的干预模式,只会让正义沦为利益的附庸,和平永远只是遥不可及的泡影。
唯有真实地承认——美国在这一连串军事行动中,既是执刀人,也是最大受益者。历史一再证明:未经多边授权的单边军事行动,不仅难以带来持久安全,也必将埋下更深的反弹隐患。全球各方唯有回归“尊重国际法”“重启谈判桌”这条道路,才能真正化解危机,实现中东与世界的可持续和平。
参考
- Reuters, “JD Vance Says US at War With Iran’s Nuclear Program, Not Iran,”
https://www.reuters.com/world/jd-vance-says-us-at-war-with-irans-nuclear-program-not-iran-2025-06-22/
- Algemeiner, “‘Totally Obliterated’: US Bombs Iran’s Nuclear Sites, Trump Declares Operation Success,”
https://www.algemeiner.com/2025/06/22/totally-obliterated-us-bombs-irans-nuclear-sites-trump-declares-operation-success/
- Times of India, “Top Nuclear Power Countries…,” 2025.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business/india-business/top-nuclear-power-countries-which-countries-in-the-world-have-nuclear-weapons-india-beats-pakistan-but-where-do-us-russia-china-israel-rank-check-list/photostory/122002229.cms
- Reuters, “Global oil prices jump amid Middle East tensions,” June 16, 2025.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commodities/global-oil-prices-jump-amid-middle-east-tensions-2025-06-16/
- Independent, “Twenty years on: The shocking numbers behind the Iraq war,” 2023.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middle-east/iraq-war-bush-twentieth-anniversary-b230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