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全面反击迅速演变为一场国际政治与道义的风暴。与以往冲突相比,本次冲突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引发了西方国家前所未有的立场分歧。美国历来是以色列最坚定的盟友,但这一仗却让拜登政府在“支持以色列自卫”与“呼吁保护平民”之间摇摆;欧洲诸国在传统“调停者”角色与本国民意压力之间迷失;阿拉伯海湾国家则重新评估与以色列的“阿伯拉罕协议”成果。

(图片: Stephen Sorace, Israel Israel declares war after Hamas surprise attack, launches retaliatory airstrikes in Gaza, https://www.foxnews.com/world/israel-strikes-hamas-gaza-surprise-attack-exchanges-fire-hezbollah)
冲突背景与人道主义危机
哈马斯突然向以色列南部发起火箭弹与地面突袭,造成逾1,200名以色列军民死伤,并掳掠数十名人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展开代号“海湾风暴”的大规模空袭与地面进攻。短短数日内,加沙超过5,000名巴勒斯坦平民丧生,其中三成为儿童与妇女;基础设施几近崩溃,医院与学校频遭毁灭,联合国及红十字会警告,加沙正面临“人道主义灾难”。社交媒体与国际媒体将血腥画面铺天盖地,令西方舆论对“以色列自卫”与“保护平民”之间的边界提出质疑。与过去巴以冲突相比,这场危机由于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公众关注度更高,促使西方政府不得不在道义与战略之间重新定位。

(图片: Iranian-backed militia planning more attacks against US forces, https://www.telegraph.co.uk/world-news/2023/10/23/israel-gaza-latest-news-updates-hamas-palestine-day-17-live/)
西方态度转变的深层动因

(图片: World leaders’ stand rock-solid with Israel | US, UK, Germany, Italy, France issue joint state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oBDsVdtvs0)
人道主义图像的冲击
相较以往冲突,此次大规模平民伤亡的视频和图片迅速在全球网络上传播:儿童遗体、医院日夜紧急救援、加沙难民陷入饥饿……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激发了西方民众内心的“人道底线”。联合国数度发布报告称,超过80%的加沙居民急需紧急援助,却因安全与道路封锁而无法收到保障。这类一手资料不断被社交媒体与国际NGO放大,使得“正义战争”说法难以自圆其说,进而倒逼政府在公开立场上作出更严厉批评。
美国国内选举与政治博弈
拜登政府一向将以色列视为“中东地区的稳定基石”,但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民主党内的年轻选民与少数族裔对盲目支持以色列持批评态度。与此同时,共和党保守派与福音派选民仍然坚决支持以色列。拜登政府为了两边都不得罪,一方面在公开场合强调“以色列有权自卫”;另一方面又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投票支持“呼吁停火”或“保护平民”的决议草案。此番表态的摇摆既反映出美国内部“选票考量”的无可奈何,也让传统盟友以色列感受到来自华盛顿的压力。
欧洲国家的民意与外交矛盾
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长期以来在巴以问题上保持“调停者”姿态,既支持以色列安全,也援助巴勒斯坦重建。但随着加沙医院被轰炸等惨烈画面频繁见诸报端,大规模示威游行一浪高过一浪。法国议会出现跨党派决议,呼吁政府“暂停对以色列高端武器出口”;德国联邦议院多次向政府施压,要求“对以色列进行道德审查,停止部分战术武器销售”;英国首相因伦敦街头示威人数激增,而不得不在联合国投票时支持停火倡议。这种“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使欧洲政府在“传统外交友谊”与“公众人道关切”之间陷入两难。
美国为何长期坚定支持以色列

(图片: U.S. Jews are more likely than Christians to say Trump favors the Israelis too much,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19/05/06/u-s-jews-are-more-likely-than-christians-to-say-trump-favors-the-israelis-too-much/)
冷战遗产下的战略伙伴
以色列建国后,美国视其为中东抵御苏联影响的“前沿堡垒”。1956年苏伊士危机爆发后,美国主动斡旋,并开始对以色列提供经济与军事援助;1973年赎罪日战争期间,美国紧急空运弹药,向以色列提供10亿美元贷款,奠定了美以长期同盟基础。冷战结束并未削弱这种关系,反而因中东局势动荡,加深了双方在军事、情报与安全领域的依赖。美国国会于1981年通过《美国—以色列军事援助法案》,保障每年向以国提供38亿美元经济与军事援助,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行使否决权保护以色列免受单边谴责。
国内游说与选举势力
美国国内有强大的亲以游说团体 —— 尤其以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最为著名。AIPAC每年在国会山积累大量政治捐款,影响两党立法议程。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国内基督教福音派愈发高举“圣经预言的实现”,视以色列为“神赐之地”,动员数百万选民支持对以援助。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均不愿与AIPAC及庞大的福音派选票利益对立,这使美以关系几乎成为跨党派共识。
主要国家对以色列态度的具体变化

(图片: Israeli defense cos seen gaining as Europe rearms – Globes, https://en.globes.co.il/en/article-israeli-cos-seen-gaining-as-europe-rearms-1001503662
法国:从“调停者”到“批评者”
- 传统立场:法国长期在巴以冲突中保持“中立调停者”身份,既与以色列保持安全与经济往来,也为巴勒斯坦提供资金与政治支持。
- 冲突后变化:2023年10月下旬,法国国会在非约束性动议中谴责哈马斯恐袭,并敦促政府“对以色列部分武器出口进行审查”;2024年4月,国会正式暂停出售部分空军炸弹给以色列,同时向加沙追加2.5亿欧元人道援助。总统及外交部长在国际场合多次强调,“应尊重新国际法与保护平民的道义底线”。
德国:从“坚定盟友”到“道德审查”
- 传统立场:德国二战历史使其对以色列拥有深厚内疚感,历届政府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安全。2023年,德国对以武器出口总额约12亿欧元。
- 冲突后变化:2023年11月,联邦议院通过动议,呼吁暂停向以色列提供可用于地面打击的导弹技术;2024年3月,外长公开声明“以色列必须在自卫与道义之间找到平衡”,并短暂停评估部分军事合同的道德合法性。德国政府内部出现分歧,部分保守派与安全委员会成员认为应继续支持,而社会民主党与绿色党则强烈要求“以人权为优先”。
英国:从“特殊关系”到“民意拉扯”
- 传统立场:脱欧后,英国独立推行对以政策,但仍受美英“特殊关系”影响。2023年英国对以色列提供超过15亿英镑军事与情报合作。
- 冲突后变化:2023年12月,伦敦多地爆发聚集超2万人的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向以色列提供武器。新任首相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时支持停火决议,这一决定在保守党内部引发争议,但他们不得不面对“民意与安全利益”之间的张力。外交部同时宣布加大对加沙地区的人道援助,并对现有武器输出许可证进行全面审查。
加拿大:从“坚定盟友”到“人道倾斜”
- 传统立场:加拿大历来称自己为以色列坚定盟友,并在联合国多次以否决权支持以色列。
- 冲突后变化:2023年11月,加拿大议会两度通过动议,要求暂缓对以色列某些弹药与无人机的出口,并向巴勒斯坦难民分配额外2000万加元的人道援助款项。新任总理在国会演讲中强调,“加拿大支持以色列生存权,但绝不支持无辜平民伤亡”,并呼吁联合国与欧盟展开紧急斡旋。
澳大利亚:从“站队美国”到“呼吁人道”
- 传统立场:澳美同盟让其在中东事务上紧随美国步伐,曾向以色列提供价值4亿澳元的军事援助。
- 冲突后变化:2024年1月,澳大利亚国会跨党派呼吁政府暂停对以色列提供空军零部件的出口执照,并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与工程处(UNRWA)追加2000万澳元援助款。总理在社交媒体公开转发加沙人道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加沙人民的生存困境”。
结语
以色列—加沙冲突不仅是一场中东地区的军事对峙,更是一次检验西方价值观与国际政治博弈的“压力测试”。当人道主义图像冲击西方民意,美国国内的选举算计迫使政府在“支持以色列”与“保护平民”之间反复摇摆;欧洲诸国在历史责任与当下民意之间左右为难,纷纷调整对以色列的传统支持立场。
这场冲突对全球格局的冲击,或将进一步催化西方内部与美盟关系的调整。美国若在支持以色列与平衡中东外交中无法拿捏尺度,不仅会丧失部分亚太与欧洲盟友的信任,也会削弱其在数字与防务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西方诸国与亚洲伙伴应正视这种依赖现状,从制度、研发与多边合作等方面谋求更可持续的“战略自主”,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国际风云。
参考文献
-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 – 加沙人道危机报告
https://www.unocha.org/palestine - 国际红十字会 – 加沙医疗设施受损情况
https://www.icrc.org/en/document/gaza-medical-facilities - 外交政策 – 欧洲国家对加沙冲突的分歧与政治压力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5/01/15/europe-divided-over-gaza-crisis/ - 外交政策 – 美国对以色列军事援助历史分析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5/02/18/us-israel-military-aid-history/ -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 – AIPAC的影响力分析
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product/pdf/R/R47225 - 美国国务院 – 驻以色列大使简历及美以关系
https://www.state.gov/key-officials/daniel-shapi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