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冲突阴云下:中资在印度为何步履维艰?

双边经贸概况:贸易额创新高,投资却遇阻

根据中国商务部与印度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1,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印度对华出口44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中国对印出口922亿美元,增幅1.1%。尽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但双边直接投资却出现大幅波动。2023财年,印度吸引外资净流入1,058亿美元,达17年低点;其中中国资本净流入仅28亿美元,同比骤降62.2%。如此反差,既反映两国经贸合作潜力,也突显政治因素对投资信心的深刻影响。

(图片: What To Expect From China-India Relations in 2025, https://chinaglobalsouth.com/analysis/what-to-expect-from-china-india-relations-in-2025/)

代表性投资项目及成效

  • 小米智能手机制造基地

2021年,小米在印度安得拉邦建立首个100万台/月的智能手机组装厂,首期投资达2.5亿美元。2023年小米在印度市场份额升至23%,位居第二;对当地GDP拉动贡献估算超10亿美元,企业与政府均视其为“成功范例”。

  • 宁德时代电池项目

2024年,宁德时代宣布在古吉拉特邦投资10亿美元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填补印度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空白,助力当地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并且为中国企业在印度电动化转型中抢占先机。

  • 蚂蚁集团金融科技合作

2022年,蚂蚁集团与印度Tata集团子公司合作,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数字支付与小额贷款服务。因印度对外资持牌金融机构审批严格,项目在合规清算与数据本地化方面投入额外资源,延缓盈利期,但也为印中金融科技合作积累了经验。

(图片: India edges warily toward accepting more Chinese investment, 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Asia-Insight/India-edges-warily-toward-accepting-more-Chinese-investment)

政治风云对投资的影响

2020边境冲突后的投资寒冬

2020年6月,两国边境爆发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政府修订《外汇管理法》,对来自中国及邻接国家的投资实行前置审批。2020—2022三年间,中国对印投资申请382份,仅80份获批,累计投资额大幅萎缩,复合降幅达66%。

签证与人流受限

受安全审慎与疫情叠加影响,印度对中国工程师与高级技术人员签证严格管控。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数千名中国技术人员因签证困难无法赴印,令多个拟建项目进程受阻,行业人士称“项目延期成本高昂”。

政策修正与试探性放松

2024年7月,印度首席经济顾问Nageswaran在《年度经济报告》中建议放宽中资准入,将中国持股不超过10%的项目纳入“快速通道审批”,并试行后投资监管;此举被视为对“中印关系降温”后的积极尝试,但实际效果尚待观察。

其他国家应对汇率与投资风险的经验

(图片: West begins to close door on Chinese investment, https://www.ft.com/content/2003d460-94bf-11e8-b747-fb1e803ee64e)

对比印度与中国的投资摩擦,其他新兴市场的经验可资借鉴:

  • 越南:在吸引中资时,通过财政补贴和“一事一议”审批机制,既保障国家安全敏感领域,又为制造业项目提供快速落地通道。
  • 印尼: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土地政策和“金砖+”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引入中国基础设施与能源项目,并在重大项目中设置本地化股比要求,平衡中资与本土利益。
  • 埃塞俄比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埃塞俄比亚在海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以“公私合营”(PPP)方式与中企合作,吸引了超200亿美元投资,项目运营与管理经验被多个国家效仿。

这些案例表明,通过灵活的政策设计与多方协调,新兴市场能够在保障国家核心利益与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释放外资活力。

双边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图片: India-China relations: Modi’s hope for a thaw amid uncertain geopolitics, https://www.bbc.co.uk/news/articles/cj4nkxv4e4po

机遇

  • 中国市场开放:中国在金融、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为印度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了更多机会。
  • 产业互补性:印度在软件服务、医药、工程建筑等领域具有优势,可与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形成互补。
  • 全球供应链重构:在“脱钩”与“多元化”大潮中,中印可在第三方市场形成“合作+竞争”的新格局,开拓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挑战

  • 政治互信缺失:边境冲突与地缘政治紧张,导致双方在安全与战略领域缺乏信任,投资审批周期长、政策不透明。
  • 营商环境分歧:印度“市场优先本土化”与中国“市场化与国家主导”并行,双方企业在合资模式、文化差异及合规要求上存在磨合难题。
  • 汇率与资金融通风险:人民币对卢比剧烈波动,加之两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跨境资金调度成本高、风险大。

破解投资瓶颈,迈向合作共赢

(图片: China, India should seek partnership to greet advent of ‘Asian Century’,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09/1276165.shtml)

建立常设审批与洽谈机制

  • 设立印中高层经贸磋商常设机构,定期评估投资项目与政策环境;
    • 推动“先行先试”政策,在特定经济特区或双边自贸区内试行简化审批。

完善法律与监管框架

  • 印度应优化《外汇管理法》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并提高透明度;
    • 中国可在对印度投资者的市场准入中,提供更多金融与司法保障,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承诺。

推动金融与支付互联互通

  • 支持两国银行业开展离岸人民币与卢比清算,降低汇兑成本。

加强跨国人才与技术交流

  • 双方可在签证政策上互设“快速通行证”项目,为关键领域技术人员和高管提供便捷入境;

共建第三方市场与供应链网络

  • 在东盟、非洲和中东等地区,联合开展基础设施、农业和制造业项目,提高两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 通过多边开发银行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为合作项目提供有偿资助与风险分担。

结语

中印两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与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体,拥有巨大的合作潜能与市场空间。尽管政治与地缘博弈使双边投资面临重重挑战,但只要双方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上增进互信、优化审批,积极借鉴他国经验,就能在金融与产业领域实现“合作共赢”。未来,中印关系将不仅关系到双边利益,也将深刻影响全球供应链与经济格局的演变。两国政府和企业必须秉持开放、务实的态度,为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参考

  1. China Briefing China-India Economic Ties: Trade, Investment, and Opportunities
    https://www.china-briefing.com/news/china-india-economic-ties-trade-investment-and-opportunities
  1. The Economic Times Indias trade dependence on China, EU rose in 2023: UNCTAD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economy/foreign-trade/indias-trade-dependence-on-china-eu-rose-in-2023-unctad/articleshow/108712367.cms
  1. Firstpost China beat US to become Indias top trading partner. Heres how it happened
    https://www.firstpost.com/explainers/china-india-top-trading-partner-13770288.html
  1. 小米集团 官方公告:安得拉邦手机生产基地项目
    https://www.mi.com/global/investor-news
  1. 宁德时代 官方新闻:印度电池项目投资合作
    https://www.catl.com/en/news
  1. 蚂蚁集团 官方动态:印度数字金融合作
    https://www.antgroup.com/en/news
  1. Government of India 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PLI) Scheme
    https://dpiit.gov.in/production-linked-incentive-scheme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