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散到吞并:犹太资本与美以同盟如何改写中东版图

少数民族的流散与复国,孕育了犹太人在全球金融与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此同时,以色列在美国及西方国家的默许与支持下,持续扩大领土版图,挑战国际法与正义底线。本文重塑历史与现实,揭示犹太民族如何凭借教育、社区网络与资本运作俘获经济高地,以及以色列在西方支持下“吞并”疆域的深层逻辑,直击金钱与权力交织的真相。

公元70年罗马帝国摧毁第二圣殿后,犹太人开始四散到欧洲、北非及西亚,形成漫长的“Diaspora”史。19世纪末,西奥多·赫茨尔提出 (Herzl Tivadar)“犹太复国主义”理念,促进欧洲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地区。联合国分割决议通过后,1948年 5月14日以色建国列宣布独立。随即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版图涵盖联合国建议范围外近30%的额外领土。1948年,以色列在六日内占领西岸(5,860平方公里)、东耶路撒冷(70平方公里)、戈兰高地(1,20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带(360平方公里),领土较建国时扩大逾100%。苏联解体后,逾100万苏联犹太人移民以色列;伊朗革命后约8万伊朗犹太人流向美国与以色列,进一步巩固全球犹太社群的经济版图。

(图片: Maps: Loss of Land,https://www.palestineportal.org/learn-teach/israelpalestine-the-basics/maps/maps-loss-of-land/)

排名企业名称国家主要业务犹太创始人/背景2024营收主要股权比例
1Alphabet(Google)美国搜索与在线广告布林、佩奇(犹太裔)2600亿美元布林持股约5%
2Oracle美国企业软件与数据库埃里森(犹太裔)460亿美元埃里森持股35%
3Meta(Facebook)美国社交媒体扎克伯格(犹太裔)1200亿美元扎克伯格持股28%
4Bloomberg LP美国金融资讯布隆伯格(犹太裔)110亿美元布隆伯格持股88%
5Goldman Sachs美国投行与资产管理多位高管犹太裔625亿美元家族及高管持约20%
6Check Point以色列网络安全斯泰因(犹太裔)27亿美元创始团队持股45%
7Teva Pharmaceutical以色列制药古德曼家族(犹太裔)150亿美元家族持股30%
8Wix.com以色列网站搭建哈雷维(犹太裔)20亿美元创始人持股15%
9NICE Systems以色列企业软件霍夫曼(犹太裔)18亿美元家族及高管持股25%
10Checkmarx以色列应用安全夫特尔(犹太裔)5亿美元创始团队持股60%

(图片: Quizleo – The Richest Jews In The Worl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JxO3Zx2lg)

这些企业掌握全球关键技术与信息流,掌舵着从搜索到金融、从安全到制药的核心领域,犹太资本在美国股市和以色列经济中均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美国政府采购、军方合作与投资激励,为这些企业拓展国际版图保驾护航。

美国总人口 3.3亿,犹太人口约 570万,占比1.7%。犹太裔在美占比仅1.7%,却在富豪榜单中占据半壁江山。犹太裔富豪更集中于高科技与金融,网络效应与社区互助放大了财富积累速度。

排名犹太人  – 姓名财富(亿美元)美国人 / 犹太裔 – 姓名财富(亿美元)
1埃里森1170马斯克2300
2扎克伯格980贝索斯1900
3布隆伯格880阿诺特1400
4布林870巴菲特1200
5佩奇860盖茨1100
6施瓦茨曼340埃里森(犹太裔)1170
7戴尔300扎克伯格980
8奈特(耐克创始人)310佩奇(犹太裔)860
9埃卢(拉美华裔)350布林(犹太裔)870
10默多克(媒体大亨)230布隆伯格880

(图片: Forbes – The world’s Jewish Billionaires 2025,  https://forbes.co.il/e/rankings/2025-jewish-billionaires/)

以下为全球诺贝尔奖得主排名前十的国家及其获奖人数(1901–2023):

排名国家获奖人数
1美国413
2英国138
3德国115
4法国76
5瑞典34
6俄罗斯30
7日本29
8加拿大27
9奥地利25
10瑞士25

(图片: Jewish Nobel Prize Winners: Nobel Nobodies,  https://aish.com/nobel_nobodies/)

以色列(900万人口)位列第七:12人(约占全球总数2.7%),但犹太裔获奖者超216人(占全球22%),涵盖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等领域。。

(图片: US-Israel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Middle East Under Trump,  https://cscr.pk/explore/themes/defense-security/us-israel-strategic-partnership-in-middle-east-under-trump/)

传媒掌控 – 《纽约时报》:苏尔茨伯格家族(犹太裔)掌控投票权;CNBC、MSNBC 多家新闻高层具犹太背景,影响舆论议程。

政界人脉 – 现任数位参议员与众议员出身犹太社区,担任财政、金融委员会要职;犹太游说团体(如AIPAC)在美国政治中拥有显著游说预算与游说深度。

社交平台与电子邮件在以色列—伊朗冲突期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容限制与审查:

Facebook/Instagram – Meta 曾在以—哈冲突升级后,对战区用户的新帖评论功能实施“仅限好友和密友”临时限制,以防止仇恨言论与暴力煽动扩散。同时,2023年 Meta 根据其“危险组织与个人”政策,移除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账户。

YouTube – 内部举报显示,YouTube 在审查以色列—哈马斯相关视频时存在“双标”现象:部分军歌与亲以言论获保留,抗议与批评内容却被删除或限流,引发员工与外部组织的强烈不满 。

电子邮件(Outlook/Gmail/Hotmail)- 多位微软员工与激进组织反映,Outlook 会屏蔽或延迟包含“Palestine”“Gaza”“apartheid”“genocide”等词汇的内部邮件,而提及“Israel”的邮件则正常发送。相关报道指出,这种做法在员工中引发抗议,指责微软以技术手段“压制政治言论”。目前暂无公开证据显示 Gmail 或 Hotmail 对同类关键词进行系统性屏蔽。

上述事实表明,在这场冲突的信息战中,社交媒体与企业通信平台正因各自的政策与利益考量,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性限制或审查。

(图片: Israel’s ultra-Orthodox headache,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israel-ultra-orthodox-jewish-minority-opinion-religion-government-study-hamas-massacre-gaza/)

自1967年“六日战争”以来,以色列对西岸、东耶路撒冷及戈兰高地的大规模定居点建设和领土“事实吞并”,几乎未遭到实质性制裁或阻止。以下是更多具体例证和背后的运作机制:

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与美国否决权 – 1979年:第446号决议明确定居点“非法”,呼吁撤出定居者,获14票通过,美国投否决票; 2004年:第1544号决议谴责拆除巴勒斯坦人房屋,美国以“有损谈判前景”为由再次否决; 2021–2024年:安理会累计多次提出谴责定居扩张的草案,每次都被美国以“偏袒和谈”之名否决。

联合国大会的象征性谴责 – 194分之4:联合国大会多次以压倒性多数通过谴责以色列占领和定居点的大会决议,但无执行机制; 2016年大会上174票支持谴责东耶路撒冷吞并,仅6国反对(含美国),16国弃权。

西方国家的“选择性关切” – 欧盟在口头上呼吁“重启和谈”,却持续与以色列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及科研合作协议,将批评限于外交措辞。英国虽曾暂冻结部分定居点产品进口,却在2023年与以色列签署新军售合同,未将制裁付诸行动。

美国援助与军售的“放水阀”效应 – 年均3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使以色列拥有最现代化武器,强化其在占领区的控制。三大军火承包商(Lockheed Martin、Raytheon、Boeing)每年靠对以色列的导弹与防御系统销售赚取数十亿美元,形成利益共同体。

金融市场与投资支持 – 美国多家银行与投资基金持续为以色列定居区建设提供融资担保,如在耶路撒冷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中,获得数十亿美元贷款*以色列国家投资公司(Israel Bonds)面向全球犹太社群募集资金,其中约40%资金用于“公民中心”与定居点扩张项目。

媒体话语遮蔽与议程设置 – 美英主流媒体对“定居点扩张”多以“安全需要”或“必然冲突”标签报道,极少深度调查定居者暴力与对巴勒斯坦社区的压迫。社交平台算法倾向推送主流安全论调,边缘化巴勒斯坦平民视角,助长国际沉默。

犹太民族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教育与社区网络优势,在全球化时代塑造了不容忽视的财富与影响力:从科技巨头到金融帝国,从诺贝尔荣誉到政经话语,都体现出其独特竞争力。美国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既有历史与政治联盟的因素,也深受这些犹太经济势力在美国社会、媒体与政界中的显著地位所影响。唯有客观直视这一复杂图景,才能真正理解美以同盟背后的驱动力,并在全球化浪潮中把握多元合作的平衡。

而美国和西方国家在所谓“盟友安全”与“民主价值”旗帜下,不断为领土扩张开绿灯,使得国际法与正义底线形同虚设。当金钱与地缘利益勾结,强权便被贴上合法外衣;当舆论与政治献金合谋,批判声浪只能在口头上响起,真正的制约机制形同虚设。

想搜索更多, 可点击图片到对应搜寻引擎 :

原创文章: Dee Hong Kong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