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NBC
作者:Anniek Bao、Evelyn Cheng
6月份,中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放缓至4.8%,低于5月份的6.4%;
工业产出同比增长6.8%,好于预期;
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同比增长2.8%,低于路透社调查的预期值3.6%。
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长快于预期,使该国有望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也缓解了政策制定者加大刺激力度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周二表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高于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估值5.1%,但低于第一季度的5.4%。
6月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放缓至4.8%,也低于路透社预测的5.4%。
餐饮收入(包括食品和饮品)仅增长0.9%,为自2022年12月疫情缓解以来的最差表现(数据来源:Wind)。
工业产出同比增长6.8%,高于市场中值预估5.7%。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低于路透社预估的3.6%。其中,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上半年下降11.2%,相比前5个月下降10.7%;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也出现放缓。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数据发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筑底过程”,并呼吁“加大力度”稳定该行业。
盛来运指出,国内消费在上半年对GDP的贡献率为52%,第二季度消费比重上升,而贸易的贡献有所下降。他还提到将出台支持零售销售的政策,并承认需要提高收入水平以支撑消费回暖。
他预计下半年消费者价格将小幅改善,并称政府正在鼓励消费的同时,抑制无序价格战。
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此前2月曾触及5.4%的两年高点。
经济学人智库(EIU)高级经济学家许天辰表示:“尽管下半年增长可能放缓,但实现5%的政府目标或仍在可及范围内。”他预计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底的会议上不会出台额外刺激措施。
许天辰补充称,北京可能会等到9月才出台重大刺激政策,以便在年末最后冲刺实现增长目标。
关税“黑天鹅”变量
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高达145%的惩罚性水平,引发了北京方面一轮刺激措施,包括对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企业雇用应届毕业生的补贴、以及持续扩大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等。
5月,中美达成休战协议,同意互相取消大部分关税。双方谈判代表在6月伦敦会议上勾勒出贸易框架:中国将加快稀土矿出口的审批流程,而美国则放宽对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限制以及对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签证的管控。
北京方面需在8月12日之前与华盛顿达成永久性协议。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本月早些时候对CNBC表示,预计“在接下来几周”将与中国财政部官员举行会谈,继续推进贸易等事务。
“如果短期内贸易战的威胁消除,中国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品钛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表示。
呼吁加码刺激
尽管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稳健,出口强劲、政策支持到位,但许多经济学家对未来的潜在阻力仍持谨慎态度,呼吁出台更多财政刺激措施。
张志伟表示:“第一、二季度的超目标增长为政府在下半年容忍一定程度的放缓留出了空间。”
为提振受关税冲击的经济,中国高层在5月出台了包括降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这些刺激措施带动了部分经济部门的发展。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调查数据,都显示制造业活动有所回升。
本季度出口总体仍表现坚挺,企业加速将贸易转向替代市场。6月前,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0.9%,而对东南亚国家和欧盟的出口分别增长13%和6.6%。
不过,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经济主管卢雅丝(Louise Loo)指出,这种韧性主要是靠“价格折扣”带动的,这正在“侵蚀中国的贸易条件,加剧通缩压力”。
她还补充称,中国GDP平减指数——衡量商品与服务价格的广义指标——同比下降1.2%,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
中国人民银行顾问黄益平与两位经济学家上周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政府需额外增加多达1.5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刺激,以刺激家庭消费、对冲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降息。
“软弱的CPI、低迷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谨慎的信贷动态以及高企的农民工失业率等深层指标都反映出经济基本面仍有脆弱性,”报告指出。
三位经济学家还表示,围绕财政制度、养老金体系及金融部门的结构性改革是确保中国实现更加平衡、可持续增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