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下跌可能如何打亂特朗普的施政議程

來源:Yahoo
作者:Ben Werschkul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幕僚密切關注今年上半年美元(DX=F)的貶值走勢,他們也在追蹤這一變化可能帶來的廣泛影響——從關稅實施效果、美聯儲政策,到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都可能受到牽動。

一個仍在白宮內部討論中的問題是,這一變化是否可能在短期內對特朗普的施政產生某些正面影響,還是說美元必須無論如何都要維持強勢。

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週末在CBS上對此表示,當被問及消費者物價上升時,他提到「美元下跌從某種程度上會讓關稅的影響變得更溫和」。

美元今年的走勢讓一些經濟學家感到意外,原本預期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使美元走強,但事實上美元走弱可能會促進出口,卻也可能使美國消費者購買外國商品的成本增加,進而影響特朗普接下來幾個月的政策目標。

特朗普本人仍堅持強勢美元立場。他幾天前再次強調:「我絕不會讓美元走軟。」他補充說,美元貶值「只有在你選了一個傻瓜當總統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美元指數(DX-Y.NYB)——衡量美元兌一籃子外幣的指標——近期大幅下跌,自就職日以來已下跌近10%,週二下午甚至逼近兩年新低。

這一變化若持續,將對特朗普的政策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不僅限於貿易領域。

RSM首席經濟學家喬·布魯蘇埃拉斯在本週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元走弱往往會引發通脹壓力——「但通常需要9至12個月」,而這可能正好與特朗普希望看到低利率的願望相抵觸。

該經濟學家表示:「若美元持續疲軟,最可能導致的情況是,美聯儲將至少維持當前利率水平到年底,原因是對通脹的擔憂。」

「人們用腳投票」

美元今年出乎意料的表現也引發一些人擔憂——這可能是全球投資者信心下滑的早期跡象。

摩根大通(JPM)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最近說:「人們會用腳投票,如果大家覺得美元不再值得信賴,那就會成為一個問題。」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伊恩·布雷默在近期的一篇分析中補充指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目前仍然安全,但美國正步入一個新階段,投資趨勢「可能開始長期滑落,逐漸趨向與歐元在信任與功能性方面持平的狀態」。

一些分析師則持不同意見,認為目前還缺乏長期走弱的證據。

SMBC集團的蒙蒂·甘地最近分析認為,「資本撤離美元的說法仍然是神話多於事實」,儘管投機性倉位顯示短期看空,但「實際的資本流動仍偏好美國資產」。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托斯滕·斯洛克也表示,若貿易不確定性得以解決,「預計美元將再次升值」,因為美國資產的需求自5月起已開始回升。

白宮則強烈反駁美元疲軟的說法,特朗普也對金磚國家(BRICS)採取強硬立場。該組織正考慮推出共同貨幣以對抗美元主導地位。

特朗普表示:「他們試圖接管美元。」
他承諾將徵收10%的報復性關稅,並於上週表示該組織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消退」,他將美元地位的流失比作「輸掉一場世界大戰」。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補充說:「自就職日以來,10年期美債收益率持續下跌、連續四次低於預期的通脹報告、以及自選舉日以來湧入美國的歷史性投資承諾,都顯示投資人和市場對我們的經濟和貨幣仍充滿信心。」

特朗普陣營內部長期存在的爭論

今年夏天對美元的關注,其實是圍繞美元是否被高估這一問題的延伸。早在2024年大選前,這場爭論就在特朗普圈內持續發酵。

正如大西洋理事會所言:「特朗普政府的美元戰略是什麼?得看你問誰。」

一邊是像斯蒂芬·米蘭這樣的人,他是特朗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去年在加入政府前曾提出「海湖莊園協議」的構想,其核心理念認為美元「長期被高估」,若能同時處理關稅與匯率問題,可避免關稅引發通脹。

他的觀點認為,若能同步調整匯率和關稅,對美國在國債、國安與企業競爭力等方面皆有益。

盧特尼克本週末的發言被認為是對這一觀點的再次呼應。

但這種想法在白宮內部遭到明顯的抵制,特朗普本人似乎也反對公開討論削弱美元。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一位前貨幣交易員——多次淡化美元走軟的意義,認為「貨幣自然會有漲有跌,目前的波動並不罕見」。

他經常指出,美元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初(2017年)也曾走弱,但之後又回升。他傾向認為美元近期的走弱更多是「歐元走強」的結果,而非美元疲軟。

到目前為止,特朗普政府主要實施了米蘭觀點中的一部分——關稅政策,但對貨幣方面的想法則幾乎沒有進一步動作,除了在「解放日」關稅行政命令中簡單提及了「貨幣政策」。

對於可能的貨幣干預,米蘭本人也不再積極推動,只簡短表示:「這是否是未來會考慮的方向?當然有可能。」

Related Post